一、炭基肥源自于南美亞馬遜盆地黑土地——生物炭
生物炭是在厭氧或隔絕厭氧的環境條件下,通過高溫裂解(500-600 ℃) ,將生物有機材料(小薪柴、農作物秸稈、雜草等)炭化而形成的炭含量極其豐富的炭。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加入生物碳,形成的有利于作物生長的綠色肥料——炭基肥。
二、炭基肥與傳統有機肥的差別
Ø  容重較畜禽糞便制成的有機肥小,更利于提高土壤的孔隙度; 
Ø  改良和修復土壤能力更強,有效減少重金屬對農產品污染;
Ø  匯熱,提高土壤溫度,促進作物早發快長,提高作物抗寒能力;
Ø  通過炭化殺滅了秸稈和堆肥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,鈍化和固定了動物激素和農藥殘留和可能的重金屬毒害元素,使農產品更符合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要求; 
Ø  炭基肥施入土壤后利用自身超強的吸附性,像海綿一樣吸附土壤中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和水分,可以防止養分流失,達到緩釋的功效; 
Ø  利于微生物大量繁殖,微生物呼吸釋放的CO2可以提高作物根基周圍的CO2濃度,有利于增強作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,增加有機物的積累,減少夜間有機物的消耗,利于增產。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